供稿:银河集团galaxy官网 时间:2025-01-24 00:49:23 浏览次数:
牟伯钦,是自贡市、四川省和全国劳动模范,多次出席全国群英会,3次受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08年,牟伯钦出生㊣于今自贡市沿滩区王井镇(原属富顺县),是一个贫苦出身的苦孩子,从小没有读书学习的环境,由于生活所迫,他到盐井上当了一个烧盐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亲身感受到了新社会的好,目睹了自贡解放后盐厂及工人生产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决心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牟伯钦曾在大安盐厂的吉成井、长发灶、宝珠井和永朝井等盐井工作过。在工作中,他深感没有文化的弊端和无奈,就报名参加夜校学文化,白天烧盐,晚上进夜校学习。由于学习刻苦,他很快就达到高小文化程度(即小学高段)。文化水平的提高,无疑为他烧盐技术的提高和之后创造先进的烧盐技术革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时,自贡盐的质量经常达不到标准,退盐率上升,严重威胁着国家计划完成,也直接影响自贡盐的市场形象。如何提高自贡盐的质量,成了盐业生产上✅的一个关键课题。
1954年,自贡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反退盐运动。牟伯钦积极响应㊣号召,一头扎进车间,把自己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的优质、稳产、高产、生产食盐的㊣经验再次进行实验、归纳,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统一吊渣”“小锅吊渣”的制盐㊣操作方法✅技㊣术。
这套操作方法在一口锅烧盐操作中取得成功后,在其担任工段长的第14号井推广,很快解决㊣了14号井的退盐问题,使全工段盐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后又带领全工段职工狠抓质量保高产,不仅做到了无责任事故发生,还创造了连续1271天无退盐的新记录。
据有关史料记载,1956年3月1日至3日,自贡市劳模大会召开,参加大会的有㊣劳㊣动模范123人,模范小组25个,模范单位5个。大会选出朱㊣国华、牟伯钦等6人,出席4月30日至5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
作为知名的自贡市劳动模范,牟伯钦爱憎分明,坚持原则,听党的话,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1962年夏,牟家长女牟陆华在凉高山中学初中毕业了,因家里兄弟姊妹多、负担重,于是主动为父母㊣㊣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到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当起了解说员。不久,党和㊣国㊣家发出“上山下乡”“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号召,牟伯钦毅然将女儿牟陆华送去“上山下乡”,在荣县农村当了农民。这一下乡,改变了牟陆华的人生轨迹……后来,牟陆华回城到长山盐矿工作,直到退休。
虽为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牟伯钦仍居住在✅上田坝居委会四组兴益海井大院,属于大安区房管局的公房,只有几十平米,且一大家子挤㊣在一起。
牟伯钦的妻子大名叫牟玉芳,虽文化程度不高,但深孚众望,担任居委会妇女主任多年,作为一名光荣的员,坚持为乡亲们办实事、好事。
1964年3月,牟伯钦㊣㊣夫妇与儿媳✅钟淑华出席自贡市群英会,一家人同时有3人被评为自贡市劳模,同时出席同一个表彰大会,实在罕有㊣其事!
1966年,“”开始,“走资派”、劳模、权威、专家学者,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小时候,我很少见到牟伯钦在家休息,或者待上一天半日。冬天,只见他习惯性地披上一件黑棉衣,来去匆匆于门前的小路上。晚年,他身体出现✅状况,罹患上了冠心病。这是邻居✅们都知道的。
1973年3月,当我回到老家自贡市时,得知牟伯钦因积劳成疾得了重病,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正在自贡金子凼的中国人民“五四”陆军医院✅治疗。我闻讯后急忙前往医院探望。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那时国家正处在“”后期,缺医少药,而我新入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有个附属医院,药也许要齐全一些,而且其中有一个全国知名的医科院血液学研究所及附属医院血液病科。
遗憾的㊣是,牟伯钦还是于1974年12月24日不治而辞世,享年66岁。我因在异地㊣㊣上班,未能为他老人家送㊣葬。
牟伯钦的追悼✅会于12月30日在大安盐厂俱乐部举行。追悼会由自贡✅市委主持,市委书记隋德美致悼词。全市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驻自贡红军干休所及牟伯钦生前亲朋好友上千人参加了追悼会。“牟伯钦同志追✅悼会”的横幅下,主席台㊣两边分别挂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四个大字。追悼会对牟伯㊣钦的光辉一生做了高度㊣评价。
其后,家人㊣移风易㊣俗,将骨灰盒埋葬在离老宅不足百米远的山坡上的黄沙岩里,一边是距海川井井口50米之遥,眼前是我家当年的自留地,岩前栽有一丛竹子和几棵桉树;只在坡上岩石中凿㊣出✅一小洞,将骨灰盒安放入其间,成为墓地。
作为盐工的后代,我为有牟伯钦这样㊣的前辈和邻居深感✅自豪。今年是牟伯钦伯伯辞世5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自贡市盐业史上伟大的烧盐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刻苦钻研和一✅心为公的精神,激励自己和后来人,服务祖国,学到老,工作到老。
作者:肖坤华㊣(㊣又名肖昆华,男,1945年9月生, 四川自贡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 供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输血研究所。曾任援外小组组长兼翻译,并借调中国㊣驻厄瓜多尔、乌拉圭和哥伦比亚使馆工作,任二等秘书和一等秘书。长期在中国医科院输血研究所✅工作,直至退休。曾任图书情报室主任,《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杂志和《中国输血杂志》编辑组组长,副编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中国盐资源,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